在98年前的今天,青年学生走上街头,为祖国命运奔走呼号。“五四运动”以来,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在“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”的“五四”精神感召下,心系民族命运,心系国家发展,为民族的独立、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前赴后继、英勇奋斗,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。
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,广大群众、市民、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,通过示威游行、请愿、罢工、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,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,又称“五四风雷”。
从1918年11月的“公理战胜强权”庆典,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,短短两个月时间,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“自古弱国无外交”的定律,所谓的“公理战胜强权”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。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,从5月1日开始,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,组织演讲、宣传,随后天津、上海、广州、南京、杭州、武汉、济南的学生、工人也给予支持。
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,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“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”,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。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,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,勇于探索、敢于创新、 解放思想、 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,理性精神、个性解放、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。而所有这些,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。因此,纪念五四运动,发扬五四精神,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,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。


